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学科竞赛】2025年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通知及竞赛方案

发布时间:2025-05-07

根据江西省高等教育学会《关于举办2025年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通知》(赣教高会〔2025〕14号)文件精神,2025年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由南昌大学承办。结合江西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的《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章程》,特制定本竞赛方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江西省教育厅

主 办:江西省高等教育学会

承 办:南昌大学

协 办:江西省物理学会

、赛项概览

1.赛项名称:2025年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

2.参赛对象:各高校在校本、专科生

3.竞赛方式:竞赛分为四个小项,分别为物理知识类、物理创作类、物理学术类和实验讲课类,其中物理知识类以个人形式进行,物理创作类、物理学术类和实验讲课类以团队形式进行。竞赛分初赛与决赛。

4.竞赛时间:5月-8月

5.竞赛地点:南昌大学

6.竞赛联系人: 

陈华英,联系电话:13330126099

辛 勇,联系电话:13879102859

王仲平,联系电话:13879153049

李 寅,联系电话:15270898301

、参赛报名与流程

1.竞赛分为初赛和决赛。竞赛采用网上报名方式,各参赛学校通过摩课云网站“报名系统”报名(详见附件1)。

2.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竞赛项目

初赛报名时间

初赛时间、地点

决赛报名时间

决赛时间地点

物理学术类

5月10

5月10日前,各校自定时间地点

512日

5月18日,线上比赛

物理知识类

5月28日

6月7日,同时在各校设立考点

712日

8月16日,南昌大学

物理创作类

7月16日

7月16日前提交作品,网评

85日

8月16日,南昌大学

实验讲课类

7月16日

7月16日前提交作品,网评

85日

8月16日,南昌大学

3.报名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和指导老师名单,必须在网上报名时同时填报。竞赛小项为个人赛事的,每位参赛选手只能填报一名指导教师,竞赛小项为团体赛事的,每个参赛队可填报两名指导教师。

(2)在各竞赛项目规定的报名截止日期之前,参赛学校可以在报名系统内修改有关信息。

(3)各学校用户名已设定,在菜单选取即可。

(4)本次竞赛报名采用摩课云网站进行报名和相关信息发布,网址:https://cp.moocollege.com/home/competition/details?competitionId=101396

(5)请各参赛单位一定要在比赛时核对指导老师及学生姓名,比赛结束后将不再接受更改。

(报名细则见后续通知)

竞赛内容与规则

1.物理知识类:

(1)参赛对象:各高校在校本、专科生

(2)参赛形式:个人赛。初赛和决赛均为笔试,采取闭卷形式举行。

(3)竞赛范围:参照教育部的《大学物理教学基本要求A类要求》(详见附件3)。

(4)实施规则:

初赛由江西省各高校物理系、大学物理教研室或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负责报名并组织初赛的阅卷工作。决赛在南昌大学集中举行。

初赛笔试总分150分,由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和制定评分标准,由各参赛高校负责制卷。初赛6月7日上午8:30至11:30进行。原则上每个学校为一个考点,每个考点的考生人数应在50人以上(含50人),每个考点可设立若干个考场。

决赛笔试总分150分。由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和制定评分标准,由承办学校南昌大学制卷。笔试时间为3小时。于2025年8月16日上午8:30至11:30在南昌大学集中进行。

2.物理创作类:

(1)参赛对象:各高校在校本、专科生

(2)参赛形式:团体赛,每个学校可组织若干个队,每队由1-5名队员组成。由学生围绕物理相关知识及应用等制作实验仪器、装置等。

(3)竞赛范围:学生所制作的作品需具有明确的物理含义(详见附件4)。

(4)实施规则:

物理创作类初赛报名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16日,初赛时需提交作品情况简介表,由竞赛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并于2025年7月26日之前公布入围决赛名单。各入围决赛的参赛队于8月5日之前确认是否参加决赛现场展示和作品答辩。

决赛于8月16日14:00-18:00在南昌大学举行。参加决赛的队伍需要完成参赛作品并在8月16日12点之前在承办高校指定地点进行展示,在评审期间回答评委提出的相关问题。参加过往届省竞赛创作类且获得二等奖及以上的项目和主持人均不得再参加创作类比赛。

参加决赛现场答辩的学生必须为该参赛队成员。凡无实物装置或者不参加现场答辩的参赛队均为弃权。

3.物理学术类:

(1)参赛对象:各高校在校本、专科生

(2)参赛形式:团体赛,每个学校可组织1-2个队。每队由3-5名队员组成,由1名队员作为队长,在竞赛赛场作为该队的官方代表。由竞赛评审委员会参照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规则(附件5)制定具体竞赛规则。

(3)竞赛范围:竞赛题目从第38届IYPT试题中选取若干题,具体题目见附件5。

(4)实施规则:

物理学术类初赛由江西省各高校物理系、大学物理教研室或大学物理实验中心负责报名并组织初赛。决赛在线上举行。

初赛评审规则参照本届竞赛物理学术类竞赛规则各自高校自行制定。初赛时间由各个高校自行确定,不得晚于5月10日。各高校需在5月12日前根据初赛结果推荐优秀队参加决赛,每个学校最多不超过2个队,2024年参加华东区赛的学校不超过3个队,参加全国CUPT决赛的不超过4个队参加决赛。承办方可根据当年竞赛报名情况结合各组分组情况确定增加1-2个队参加决赛。

决赛在5月18日之间举行,采取线上比赛形式。决赛评审根据本届竞赛物理学术类竞赛规则进行。

4.实验讲课类:

(1)参赛对象:各高校在校本、专科生

(2)参赛形式:团体赛,每个学校可组织1-2个队。每队由不超过3名队员组成,由1名队员作为队长,在竞赛赛场作为该队的官方代表。每个学校最多不超过2个队伍报名。由竞赛评审委员会参照2025年全国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实验讲课类作品要求和评审标准规则制定具体竞赛规则。

(3)竞赛范围:从所在学校开设《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中选取,视频设计和制作请对照《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讲课竞赛评审标准》中的具体要求(详见附件6)。

(4)实施规则:

实验讲课类初赛报名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16日,决赛报名时间为7月26日至8月5日(报名截止时间8月5日)。

每个学校推荐讲课竞赛作品最多限报2项;讲课竞赛作品报2项的,作品须为不同实验内容和题目;参赛者申报参赛的作品以学校为单位报名,竞赛时正式注册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本(专)科生均可申报作品参赛;初赛以报送讲课视频的形式进行网络初评。

竞赛成绩评定与评奖

1.评奖项目

本次竞赛按各小项分别设奖。

2.奖项设置

(1)参赛学校团体总分奖(团体总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2)参赛学生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3)优秀指导老师奖;

(4)优秀组织奖(由江西省物理学会颁发);

(5)物理学术类最佳正方、最佳反方、最佳女生、最佳评论方(由江西省物理学会颁发)。

3.评奖办法

(1)团体总分奖

团体总分用积分的方式计算:每个一等奖积10分、每个二等奖积5分、每个三等奖积2分;各校积分之和,为该校团体总分。依学校团体总分从高到低取奖,若总分相同,以获一等奖个数多少为序;若再相同,以获二等奖个数多少为序;依此类推,直至分出名次。

(2)参赛学生奖

物理知识类竞赛按不超过该项目参赛学生总数的8%、10%、12%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依次设定一、二、三等奖。

物理创作类、物理学术类和实验讲课类竞赛按不超过该项目参赛学生总数的10%、12%、15%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依次设定一、二、三等奖。

参赛学生的获奖证书,均注明指导老师。

(3)优秀指导老师奖

凡获得各赛项一等奖学生的指导老师,即为优秀指导老师。

(4)优秀组织奖、最佳正方、最佳反方、最佳女生、最佳评论方由竞赛评审委员会制定具体评奖办法并由江西省物理学会颁发。

、参赛费用与说明

本大赛不收取报名费。

各参赛学校学生及指导老师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附件

1.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校管理员操作指南

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报名指南(学生篇)

2.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规则

3.2025年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物理知识类考试范围

4.2025年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物理创作类作品要求和评审标准

5.2025年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物理学术类赛题及要求

6.2025年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实验讲课类作品要求和评审标准




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执委会

南昌大学(承办学校)

江西省物理学会(协办单位)

202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