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酷暑时分,南昌市高新区江西铜业集团的生产车间里,首次引来了一群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仔细观摩生产工艺流程,近距离接触前沿技术。他们还穿梭在江铜集团党建馆、科技馆、企业生产一线,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和历史成就,感悟江铜集团“用未来思考今天”的核心理念。
“这是南昌大学江铜实验班成立以来,首次大规模、成体系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实践锻炼,同学们兴致很高,既带着问题去,也带着问题回,达到了拓宽视野、启发思考的效果。”带着学生往返南昌大学与江铜集团产业园10余天后,南昌大学首届江铜实验班辅导员老师魏海潮洋溢着充实而满足的笑容。
人才共育,携手未来。今年3月,首届江铜实验班应运而生。经过层层选拔录取到江铜实验班学习的38名学生们的夏季学期实践注定不简单。今年的实验班夏季学期实践安排以“党建引领、技术赋能、实践育人”为主线,通过沉浸式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探秘研发创新前沿、对话行业技术专家,构建起“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为锻造具有产业担当和创新精神的铜产业链和铜基新材料领域精英添砖加瓦。
党建铸魂・科技赋能:解码企业发展基因
实践首日,实验班一行走进江铜集团党建馆与科技馆,在泛黄的历史影像与智能交互设备的时空对话中,解码企业四十余载发展密码。在党建馆内,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兴产业的理念得到生动诠释,同学们深入学习了江铜集团在探索“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创新推动“组织链”嵌入“产业链”的党建模式。在科技馆里,从传统冶炼模型到 5G 智慧工厂沙盘,“用未来思考今天”的理念贯穿始终,特别是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前沿成果展示,让学子们直观感知到科技创新如何推动铜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扎根产线・精研工艺:淬炼工程实践本领
实践中期,实验班一行分别赴江铜铜箔公司与加工事业部开展岗位实操。在铜箔生产车间,同学们在严格完成安全教育考核后,全程跟产观摩从溶铜、电沉积到表面处理的铜箔全流程制备工艺,重点记录了电解铜箔微米级控制精度的技术要点;加工事业部的漆包线和铜管生产线上,企业技师现场演示了“退火-涂漆 -固化”的精密加工工艺,同学们与企业技师就“如何通过温度场调控提升漆层附着力”等工程问题进行交流研讨。
加工事业部负责人介绍,本次实践精心构建 “安全准入 - 跟产实践 - 技术研讨” 标准化流程,通过将材料成型原理、金属加工工艺等理论知识,在生产一线进行具象化演示与实践转化,帮助同学们实现从课堂到产线、再由实践反哺学习的闭环成长,引导学子带着思考深化知识,怀揣理想投身行业发展。


对话前沿・启迪创新:构建产业创新认知
实践后期,实验班全体同学走进铜板带公司高精车间与江铜研究院,开启“生产现场+研发中枢”的双轮实践之旅。在现代化轧制产线,企业技术骨干详解了高端电子铜带的“多辊轧制-退火处理-表面精整”工艺链,特别是针对 5G 通讯用超薄铜板带的板形控制技术展开教学;在江铜研究院,研发团队分享了耐蚀铜合金、超导铜材等前沿材料的研发历程。
实践活动圆满收官后,江铜实验班的同学们纷纷表示,深入一线企业的宝贵经历,让他们得以零距离接触铜产业前沿科技,精准把握行业发展脉搏。通过实践,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更逐步构建起 “卡脖子” 技术攻关所需的工程思维与创新协同理念,进一步坚定了以科技报国、勇攀行业高峰的理想信念。


据悉,着眼全省铜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南昌大学与江铜集团围绕服务全省铜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七个一”行动计划。其中,共办一个实验班,共育高水平创新型人才便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双方朝着共同的目标,通过模式创新、资源整合、优化评价体系等举措,旨在培养更多具有强烈使命担当意识和突出实践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
南昌大学江铜实验班教务负责人表示,江铜实验班在夏季学期开展实践,是学校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生动实践,通过将夏季学期课堂搬进企业车间,实现了从书本知识向工程应用、从实验室模拟向产业现场、从单一技能向系统创新三个方面的转变。未来,江铜实验班将持续深化“全过程企业实践+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就业岗位定向培养”的全链条育人模式,为服务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和助力制造业强国建设输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