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
教学管理

【启智沙龙】终身成长——启智沙龙第七期顺利举行


202152718:00启智沙龙第七期顺利举行,20多名来自不同年级的同学参与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的分享嘉宾是来自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71班的邹思瑾同学,她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已被保送华南理工大学攻读研究生。作为上学期学习动力小组的一员,她给我们分享了《终身成长》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沙龙中邹思瑾同学介绍了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特点,两种思维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从固定型思维转变成成长型思维。



接下来主持人余虹老师带领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起总结了固定型思维的几个特点:害怕失败,在乎外部评价,不敢迎接挑战,容易自我否定,忽视努力的重要性。而成长型思维的特点是:不在乎外部评价,能够接受自己现有的能力水平,相信持续努力可以带来能力的提升,敢于迎接挑战。

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有的同学由成长型思维联想到最近去世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事迹,吴院士有次要进行一次很艰难的手术,周围人都劝他放弃,说如果做不好会影响他的声誉,但是吴院士说,做不好只是影响了我个人,而如果成功了可以救一个人。吴院士不在乎外界的评价,他做的是他认为正确的事情。

另一位同学联想到袁隆平院士没有去做当时大家觉得更容易做的农产品研究,而是选择了很难的水稻,在国际上都认为没有可能的情况下,他一直在坚持,即使受到外部影响只剩3株水稻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放弃。正是袁院士这种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的精神让他最终找到了可以产量增加的水稻品种。



还有同学从社会学角度来观察,他由思维模式联想到历史上我们国家也有陷入固定型思维的时刻,而当国家处于成长型思维的时刻,则呈现百家争鸣,开放包容,高速发展的特点。

也有同学提出疑问,当我们在固定型思维的时候,自己往往不知道,怎样才能转变成成长型思维呢?这时有同学从外语学习的经历中联想到,也许给自己创造一个成长型思维的环境会对大家转变成长型思维有帮助。

在关于是否固定型思维就是向往平平淡淡的生活,而成长型思维的人就是积极进取的讨论中,邹思瑾同学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她说看上去都在积极工作的人有的是固定型思维的,也有的是成长型思维的。要看他们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得到外部的评价而努力,他会过于在乎结果,这是固定型思维,如果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努力工作,则是成长型思维。

最后余老师给大家总结了本次沙龙的主要内容,她强调识别出固定型思维很重要,然后才能通过沟通、反思等方式逐步转化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