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
团学之窗
首页» 学生工作» 团学之窗

【学习王雨】从“香江到赣江”的逐梦人

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我起了个大早,不为别的,只因为那天我想送别一个人,他就是王雨教授。不知是他的名字里有“雨”,还是上天也痛惜惋惜,那天雨下得淅淅沥沥,深秋的风淒厉地吹,逆风而行,我的心情沉重压抑。我回想着与王雨教授的点点滴滴,怎么也不相信他已经驾鹤西去,他似乎依然在办公楼的走廊上与哪位同事说着话,想解决某个问题,亦或是在电梯里遇见,礼貌地相互打着招呼,或是在材料楼会议室里畅谈着学院的学科发展……总之,从听到消息之初,到今天的送别,我觉得说的都不是王雨教授,总觉得他就从来没有离开,他也许累了,倦了,只是要休息一下,不想见人而已。

“王院长,我们要将您作为领导干部实行规范管理,请把您的相关证件等交到组织部门。”“王院长,因学校对口支援瑞金工作需要,请学院提供20位专业技术人员挂靠瑞金经开区支持地方建设发展……”“王院长,请您参加一个会议。”……他总是含笑应允,睿智儒雅。翻开他的文件盒,他写的报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雨关于身份证等事项的报告”仍在,打印内容下面个性化的签字“王雨”仍在,港澳居民通行证复印件仍在,材料学院对口支援瑞金专业技术人员名单第一个名字“王雨”也在。打开他的电脑,暑假干部培训班PPT发言仍在,一切都在,什么也没改变,每天太阳照样升起,时间在滴答,日月在更替,四季在轮回,只是不见了当初那位谦谦君子……
  香港,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享有“东方之珠”美誉,是全球富裕、繁荣、宜居城市的代表,香港理工大学终身教授,一个温馨的家,体面优渥的生活,他说离开就离开,说放下就放下,借用了网络一句语:“明明可以靠‘颜值’吃饭,却选择吃苦奋斗。”

江西,革命老区,南昌,一座发展中城市,南昌大学,一所地方重点高校,是什么让他想来?除了可以车程2、3个小时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安徽老家,我想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梦想。这里是一张白纸,好写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的画卷。南昌大学材料学,已入选世界一流学科,有基础有实力可以做强做大。为了心中的材料梦,他胸有成竹,学科发展的蓝图也早已了然于心,他认定到了他大显身手、大展宏图、施展抱负的时候,接下来的行动,就是义无反顾、无怨无悔、锲而不舍了。

“来不及了,往ETC走……”“来不及了,我不能在长沙住一晚,必须赶回南昌……”“去食堂吃饭太浪费时间了,帮我带一个盒饭吧”“女儿,来不及了,你自己回家,爸爸单位还有事……”这是我从各个方面听来关于他的小故事,都是与时间赛跑的故事。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最宝贵的是时间,最珍惜的是时间,他都交给工作了。非常不幸的是,这次他没能跑赢时间。短短的3年多时间,他种了很多很多的树,裁了很多很多苗,平台搭建好了,一大批为他学术实力、人格魅力折服的青年才俊来了,接下来就要开花结果了,可他却倒在了他那多少日夜加班加点的办公室里。
  有人奋斗是为了名利享受,有人奋斗是为了实现价值,名利价值他都有了,那他到底为了什么?“也许,我们都应该讲一点情怀””“一眼能看到未来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不在乎吃什么……”“你们到香港来,就住我家吧。”这是王雨教授说过的话,这就是他的答案,他所谓的情怀,就是对国家的深沉热爱、对江西老区的无限眷恋、对南昌大学材料学科走向强盛的坚定信念,以及弘毅逐梦的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材料学科在一所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高校走向辉煌,这是他的梦想。物质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为了梦想,他可以忽视家人,一切物质化的东西皆为身外之物,他只求一个平台,一份信任,一份托付。

想起了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是一位无党派人士,没有人苛求他做道德模范、时代先锋,他却主动投身南昌大学材料学科建设,专心致志搞科研,矢志不渝谋发展。他着实为事业发展而鞠躬尽瘁,为建功立业死而后已。这让我又想起了毛主席的话,“一个人只要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他是我们的精神楷模,他是我们新时代精神之“钙”,他是一束“光”,他燃烧自己照亮着我们奋斗的路。

“生若夏花”是他一生的写照,买上一束黄灿灿的菊花,致敬一个高尚纯粹的人,致敬一个为梦想而生的人,致敬一个无私无畏的人,愿他在天堂安好,南大师生的心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