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
团学之窗
首页» 学生工作» 团学之窗

【学习王雨】相见犹恨晚 典范铭心间 一位学生家长对王雨教授的悼念

2018年9月10日,教师节,原本是充满快乐的一天。那天从早上开始,我就不间断地收到已毕业和正就读学生们的节日祝愿,其中当然也有远在南昌大学材料学院读书的女儿发来的祝福。想到学生们在工作岗位做出成绩,女儿学习也非常努力,我心里就增添了几分成就感。

但愉悦的情绪被女儿夜晚的一个电话彻底反转。“妈妈,你还记得我们的王雨院长吗?”孩子在电话里带着悲腔急切地问道,未等我回答,她接着说:“天呐,我刚听说王雨老师昨天去世了!”
  年过半百,本已惯看世事无常,但这个突然的噩耗还是让我深感震惊,一时回不过神来。“真的吗?是真的吗?可惜了!真是太可惜了!”我不停地自言言语,顿时心生悲凉、怅然若失……
  我与王雨教授只见过一面,正是两年前的9月初。不曾想仅仅时隔两年,昔日场景历历在目,如今却已物是人非。
  2016年9月1日,我送女儿跨近3000公里,从北方来南昌大学材料学院本科新生报到。当晚,王雨等学院领导和辅导员老师与新生家长见面座谈。我非常理解时间对于专家学者们的宝贵价值,十分感谢他们能抽出时间与家长交流。王雨院长讲话中表达了对孩子们来到南昌大学学习深造的祝贺和欢迎,并介绍了材料学院和材料专业的基本情况。座谈会的后半场为家长们的咨询留出了时间。“请问南昌大学的材料类学科中,是否有通过工程认证的专业?”我不失时机地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提到专业认证,我看到王雨脸上闪现出欣慰之情。“我们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目前已经通过了教育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就是说,该专业的学历达到了工程教育国际互认。”他接着说:“其他几个专业也在积极准备参加认证,努力形成多专业通过认证的教育保障体系。”作为高校的同行,我深知通过专业认证的分量和难度,内心对这个教师团队充满感谢,正是他们的努力,增添了专业的含金量,使学生们获得了国内外交流的公认证书。“还想了解一下学校对学生培养的具体设计和措施。”我十分珍惜这个面对面的咨询机会,又追加了一个问题。“除正常教学培养外,目前在两个方面加以侧重”王雨院长回答说。“一是按材料大类招生,实施宽口径进入,待学习一年后,再充分考虑学生本人意愿进行专业分选;二是继续加大工程实训的比重,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努力将学生在校所学和社会所需结合得更紧密。”他的回答,让我觉得把孩子放到这里很踏实。
  还记得座谈会上,有位新生家长说到,孩子吃惯了家乡口味,不知哪里能买到他爱吃的老家大饼。他刚说完,会场就有人发出笑声。王雨没有笑,面对这个明显属于分外的问题,他仍认真地说:“学校食堂有很多地方特色的档口,我们下来调查一下哪里有卖,若没有这种大饼,会向学校后勤部门提出建议。”问得如此朴素,答得更是实在,都是为了孩子。会上也有些家长提出,孩子从小到大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对孩子一个人在校生活表示担心。“放心吧,学生们碰到困难,可以随时找我们。”王雨院长简短而真诚的话,给予家长们莫大的安慰。
  这次家长见面会,王雨教授的内在儒雅、性情和善、为人真诚、作风务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南昌回来,我便成为南昌大学材料学院官网的热心读者。网页上记载着王雨院长为学生培养、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所做的大量工作、付出的日夜辛劳和取得的可喜成果。最令我难忘的是他为学生亲力亲为的一幅幅感人场景。
  他走访新生宿舍,询问学生们是否住得习惯、生活用品是否买齐;他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勉励大家积极适应大学生活,以学习为重,不虚度青春;他站上讲台,循循善诱,为新生做“材料·材料科学·材料人”的专业启蒙报告;他出席大二学生的专业分流宣讲会,希望同学们对自己理想的专业做出认真选择,并能如愿以偿;他在本科生毕业论文动员会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当年撰写本科毕业论文的体验,勉励大家以快乐心态和创新精神对待学术工作……
  如今,每当翻看材料学院网页上的以往内容,重温王雨教授的昔日容貌,就不禁使我深切怀念这样一位关爱学生的可敬师者和热爱事业的优秀学者。
  王雨教授走了,遗憾已无法挽回,但他钟爱的教育事业还在继续。在悼念王雨教授的悲伤之余,也企望老师们在倾力工作的同时,能多一份善待自己:夜过子时,需抓紧休息;季入深秋,别忘了当年体检。毕竟,只有身体健康,才有事业的远方。
  谨以此文,表达一名学生家长对王雨教授的敬意,寄托对他离世的哀思。
  王雨教授安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学生家长 张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