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
综合新闻
首页» 学院首页» 综合新闻

陈仙辉院士受聘为南昌大学名誉教授


201972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仙辉院士受聘南昌大学名誉教授仪式暨材料论坛在办公楼一楼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南昌大学朱小理副校长、人事处处长熊薇、科技处处长朱正吼、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唐建成、学院其他在家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相关学科教师及学生代表参会。

主持人朱正吼处长简要介绍了陈仙辉院士的科研经历及丰硕成果,之后朱小理副校长向陈仙辉院士颁发了名誉教授聘书。

受聘仪式后,陈仙辉院士做了题为“神奇的超导及其应用”的材料论坛报告。

报告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神奇的超导体”。陈院士从超导现象的发现入手,详细说明超导现象作为被发现的第一个宏观量子现象,甚至被发现于量子力学理论建立前的意义,又通过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两个性质生动阐释了超导体的特征。随后,陈院士通过历史史实介绍BCS理论的发现,用漫画的形式生动地介绍了超导实现的因素:电子配对和相位相干。最后介绍了1986年之后非常规超导体时代的到来。

第二部分是“超导体的应用”。现今,超导体应用广泛,可分为强电情况下和弱电情况下的应用:如核磁共振成像仪、可控核聚变、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量子计算机、超导电缆、超导量子比特、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超导磁体等。其中,核磁共振已经广泛运用于日常医疗检查中,超导电缆以其强大的载电功能使中美两大国跃跃欲试。

第三部分是“我们的工作”。陈院士简明地阐述了中国科学家在铁基超导领域的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中,越来越多的高精尖科技成果署上了中国人的名字。

第四部分是“超导研究的展望”。超导研究目前仍有两个重要问题亟待解决,一是超导应用的经济性、二是常温常压下的超导材料仍未被发现。即便如此,全世界的科学家仍致力于制造超导相关的设备如高能量粒子加速器、超导船舶推进电机、超导集成电路等,这些是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互动环节中,就超导的原理、应用和未来等方面,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纷纷提出一些热点学术问题,陈院士进行了详尽的解答。在场师生都感觉意犹未尽,期待能有机会再次聆听陈院士的精彩报告!

陈仙辉院士简介

陈仙辉,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超导和量子材料的探索及其物理研究,主要成就包括:在铁基超导体研究中常压下突破麦克米兰极限;发展了一种新超导体合成方法,并首次获得零电阻温度43K的新型铁硒类超导体-锂铁氢氧铁硒;发展了固体离子场效应技术,在FeSe薄层中实现大范围的载流子浓度调控,获得高温超导相和观察到超导-绝缘态转变,开辟了利用固态离子导体门电压技术探索超导电性的研究方向;与合作者成功实现黑磷晶体场效应管,开辟了继石墨烯之后又一个量子功能材料领域。

发表学术论文390余篇(其中Science 1篇、Nature 5篇、Nature子刊19篇、PRL 37篇、PRX 5篇),论文引用24000余次,其中单篇论文最高引用超过3200次。主要荣誉包括:199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3年获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9年获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和教育部长江学者成就奖;201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3年入选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年获国际超导材料最高奖Bernd T. Matthias奖;2016年获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2017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9年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物质科学奖等。